3.08.2009

菲律賓語-- 他加祿語

菲律賓語,是菲律賓自1987年菲律賓憲法規定的國語。事實上,菲律賓語是標準化的他加洛語,在是馬可斯倒臺後阿基諾夫人推動之下成為菲律賓的國語。

使用在 菲律賓
使用人數:
第一語言:他加洛語
第二語言: 超過 6 千萬

他加祿語使用在
菲律賓
區域:
呂宋島中及南部
使用人數:
第一語言: 2.2 千萬
第二語言: 超過 6.5 千萬

語系
南島語系 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族 婆羅-菲律賓語群 中菲律賓語支
他加祿語 官方地位
作為官方語言:菲律賓 (以「菲律賓語(Filipino)」這個名稱)
管理機構:菲律賓語言委員會 (Komisyon sa Wikang Filipino)

他加祿語(Tagalog),又稱為塔加路語、塔加洛語和他加洛語1,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族,主要被使用於菲律賓。被當成是菲律賓國語及官方語言之一的所謂「菲律賓語」(Filipino),正是以他加祿語作為主體而發展出來的。
根據菲律賓政府2000年所進行的人口普查資料,在總數為76,332,470的菲律賓人當中,有21,485,927人是以他加祿語作為母語的。此外,還有將近5000萬的其他菲律賓人,則是以他加祿語作為第二語言。在菲律賓將近170種的本土語言中,他加祿語是唯一具有官方語言地位的一個語言(Wikipedia 2005a)。

目錄
1 名稱和歷史
2 語言分類
3 從地方語言到官方語言
4 他加祿語中的外來語舉隅
5 相關條目
6 注釋
7 和「他加祿語」相關的工具書舉隅
8 參考出處
9 外部連結


名稱和歷史
在他加祿語中,「taga」是「本地人」的意思,而「log」則是「河流」的意思,所以,「Tagalog」原本的意思是「住在河濱的居民」。
西班牙人於16世紀佔領菲律賓以前關於他加祿語相關的文字紀錄不是很清楚。1989年在拉古那地灣(Laguna de Bay)發現了拉古那銅版銘文(Laguna Copperplate Inscription)。銘文上記載了一件免除債務的事件,在銘文上記載的時間是900年4月21日。銘文中有梵語、古爪哇語、古他加祿語、古馬來語的詞彙。拉古那銅版銘文現在藏於菲律賓國家博物館。
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,當地人使用一種稱為「貝貝因」的音節為基礎的文字書寫他加祿語。西班牙人到來後,這種文字被拉丁字母所取代。
某些語言學家推測,和也被歸類為「中菲律賓語」的其他語言一樣,他加祿語可能也是發源於民答那峨島(Mindanao)的東北部或維薩亞群島(Visayas)的東部(Wikipedia 2005a)。
第一本用他加祿語所寫的書籍,似乎是在1593年所出版的《基督教義》(Doctrina Cristiana)這本書。這本書總共出了三種不同的版本,一個是用西班牙語寫作的,另外兩種版本則都是用他加祿語寫作的,一個是用「貝貝因」(Baybayin)的書寫系統,另外一個則是採用拉丁字母的書寫系統(Wikipedia 2005a)。

語言分類
在他加祿語的發展過程當中,由於語言接觸的結果,它從其他語言當中吸收了不少語彙。他加祿語因為是馬尼拉為中心的群島貿易系統的共通語,所以殖民時期受西班牙語影響較大。禮貌用語及比較嚴肅的名詞都從西班牙語舶來。此外還有福建話英語馬來語梵文(經由馬來語)、阿拉伯語(經由馬來語和西班牙語)、以及在菲律賓呂宋島所使用的「邦板牙語」(又譯卡片片甘語,Kapampangan,屬於「北菲律賓語言」),都對他加祿語字彙的形成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(Wikipedia 2005a)。
雖然他加祿語受到不少外來語的影響,但是,對語言學家而言,該語言仍舊呈現相當明晰的南島語言特質,和馬來語印尼語夏威夷語帛琉語、乃至台灣南島語言,都有親緣關係(Wikipedia 2005a)。語法比印尼語馬來西亞的國語馬來語要複雜,但沒爪哇語一樣分嚴格的社會等級用法,和臺灣阿美語還有淵源關係。
更進一步地說,他加祿語屬於「南島語系」、「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族」、「西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支」、「美索菲律賓語言」中的「中菲律賓語言」,和呂宋島東南方之比可半島(Bicol Peninsula)以及呂宋島和民答那峨島之間之維薩亞群島所使用的語言 --- 比如說比口語 (Bikol)、希利蓋農語 (Hiligaynon)、瓦瑞瓦瑞語(Waray-Waray)、以及宿霧語 --- 都有更接近的關係(Wikipedia 2005a)。

從地方語言到官方語言
使用塔加洛語的人,主要是分佈在呂宋島的中部和南部,包括大馬尼拉區、馬尼拉以北的5個省份、以及馬尼拉以南的6個省份。此外,位於呂宋島南部的鹿邦島(Lubang)、馬林杜克島(Marinduque)、以及民都洛島(Mindoro)的北部和東部,也都有塔加洛語的使用人口(Wikipedia 2005a;李林 2000)。
以前官方語言是英文美西戰爭前用的是西班牙語1935年,新當選該年成立之「菲律賓自治政府」總統的奎松(Manuel L. Quezon),在菲律賓憲法第14條第3項中加上了所謂的「國語條款」:「…… 國會應該在某一個既存之本土語言(one of the existing native languages)的基礎上,盡最大努力發展出一個國家語言 ……」(引自Belvez 2002) 。在成立了一個特別的委員會經過一番研究以後,有8個使用人口在100萬人以上的「主要」語言成為菲律賓國家語言的候選對象。後來,只剩下兩個語言成為最後的競爭者,一個是宿霧語(Cebuano),另一個則是塔加洛語(Rubino 1998)。宿霧語是當時菲律賓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本土語言,主要使用於維薩亞群島的宿霧島(Cebu)、薄荷島(Bohol)、尼格洛斯島(Negros)、萊特島(Leyte)西部、以及民答那峨島的北部(Wikipedia 2005b)。塔加洛語雖然在使用人數上佔第二位,但卻是大馬尼拉地區的主要語言。後來該委員會選擇了塔加洛語當成菲律賓發展中之國家語言的基礎。
1937年,奎松總統宣佈塔加洛語為菲律賓的國語。1940年,塔加洛語開始在菲律賓所有的學校中傳授。1946年7月4日,菲律賓正式從美國手中宣佈獨立,塔加洛語也才正式成為菲律賓的國語。從1961年1987年,塔加洛語也被稱之為「菲律賓語」(Pilipino)。1987年以後,「菲律賓語」的拼法又改成「Filipino」(Wikipedia 2005a)。馬可斯倒臺後,阿基諾夫人推動之下,更確立了它的菲律賓國語地位。

參見:菲律賓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