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08.2009

利維·維谷斯基

利維·維谷斯基(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, Lev Semenovich Vygotsky,1896年11月17日1934年6月11日),蘇聯心理學家。他受到皮亞傑的啟發,從他的理論發展出一套更完善的發展理論體系。可惜他於37歲因肺炎英年早逝,而他的作品在當時亦只有俄語版本留存。由於他的政見與史達林相左,以及其理論不為當時蘇聯的心理學家所認同,他的作品在蘇聯一直被人忽視,並不為外人所瞭解。直到八十年代前蘇聯文件被解封之後,他的理論才廣為西方所知,並迅即被翻譯成各國文字;而他的學生亦藉此機會前往美國講學,並宣揚他的理念。

目錄
1 可能發展區
2 維谷斯基對語文學習的看法
3 參考列表
4 外部連結


可能發展區
維谷斯基理論的中心在於「可能發展區」(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),指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並不一定如皮亞傑所論述的受到年齡所限制。如果有一個導師讓兒童嘗試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物,可以加快他的成長過程。

維谷斯基對語文學習的看法
維谷斯基認為語文是兒童心智發展佔有主導的地位。他提出了「Constructive Theory」來描述兒童認知的發展過程。相對於皮亞傑的四個階段,維谷斯基提出了思想發展的四個過程:
1. 知識構架
2. 從學習帶領發展
3. 與社會不可分割的發展,及
4. 語言在認知發展所佔的主導角色。

維谷斯基認為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僅是語文的一部份,語文的學習應是整體的。另一方面,他認為在語文的學習活動中,教師應在教學活動裏發展互為主觀的師生互動關係。換言之,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的過程中,透過有關的教學對話,將聽、說、讀、寫的教育概念化,讓兒童來自生活經驗概念相結合,讓學習發生意義。而語文的學習亦將不再只是無意義的抄寫練習,與日常生活變得毫無關係。相反,語文的學習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。透過不同的互動環境下,經老師、父母及同學的協助,學生本身的語文「可能發展區」亦隨而得以不斷的往上攀升。

參考列表
莊護林,《維谷斯基對語文學習的影響》,2002。
Wan, R. and Chiu, T., "The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", 2004.

外部連結
維谷斯基簡介(俄語)